在近日举行的“北投杯”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总决赛上,由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黄昆带领的“梦之队”夺得一等奖。据悉,这是该校第五次登上这项赛事的全国一等奖领奖台,黄昆也被授予“突出贡献奖”,是本次比赛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指导老师,也是历年来唯一一位高职院校老师。
黄昆老师(右三)被授予“突出贡献奖”。
作为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级别最高、规模最大的学生创新竞赛,此次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吸引了全国581所高校的1463支队伍参赛,其中近半数都是“211”“985”工程和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,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。湖州职业技术学院“梦之队”如何脱颖而出?11月10日,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湖州市建筑结构劳模工作室,刚刚载誉归来的黄昆老师和我们分享了这次“备战”的点滴。
黄昆老师在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建筑结构劳模工作室。
工作室4张长桌上,放满了模型和制作工具。一旁的黑板上,还保留着赛前训练时各种参数的计算过程。黑板前有一个加载实验台,在过去的4个多月时间里,黄昆老师和学生们在这里反复计算、试验,对比分析,最终设计并制作出了自重仅117.50克的“桥梁”结构模型,为夺得大赛一等奖奠定了基础。
“梦之队”在比赛
据介绍,今年总决赛的题目是《撞击荷载下变参数两跨四车道桥梁结构设计与制作》,赛题提前几个月就公布了,给了大家充足的准备时间,但又保留了20%的待定参数,需要参赛团队现场抽签确定。
“主跨跨度有4种参数,撞击高度也有3种,另外还有加载车道、撞击角度等,组合起来有上万种可能,需要学生现场分析计算并确定最终的制作方案,很考验学生独立设计能力,也使得比赛充满悬念和挑战。”黄昆说。
暑假里,其他同学都离校了,黄昆带着张银果、邵博源、李韦毅三位同学坚守在工作室里。他们从读赛题入手,用了5天时间,终于把厚厚的一本赛题读懂了。接下去就是理论设计环节,黄昆坦言,作为一所高职院校,与清华大学、浙江大学、同济大学、上海交大、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全国一流高校的强大竞争对手同台竞技,本身没有优势可言。得益于黄昆老师专业的技能和多年的赛事指导经验,仅用了10天时间就完成了理论设计的赛前训练。接下去的日子就是制作模型、反复分析修改。
如今回想起备战的日子,张银果很是感慨:“从校内选拔赛到全国赛,备战过程中出现过各种的问题,我也气馁过。是黄老师用专业的能力和严格的要求,带领我们一步一步走上一等奖的领奖台。”
张银果的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,里面是在模型制作中出现的失误,已有几十个文档。结构设计制作特别需要心细,为了让孩子们养成细心的习惯,黄昆老师要求他们把每次出现的问题都写下来,加以描述,存在电脑里。当然,黄昆老师还制定了“惩罚”措施,比如如果第二次出现明显失误,就要提前半个小时到工作室训练,下次若还出现,就再提前半个小时,以此类推。
“一开始太多错误了,罚都没办法罚。”张银果说,在黄昆老师的“高压”政策下,大家都不敢掉以轻心,慢慢地失误就减少了,这也让他们在全国比赛中得以稳定发挥,减少失误率。
记者了解到,黄昆老师是湖州市劳模、浙江省专业带头人、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。从2008年起,他就成立了建筑结构工作室,带领一大批学生在省级和国家级结构设计竞赛中获奖。
黄昆老师说,相比获奖,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学生通过比赛,创新意识、实践能力得到提升,实实在在检验了未来卓越工程师的综合能力。
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、副院长卢敏介绍,近年来,该学院高度重视技能文化氛围营造及竞赛成果培育,形成“以德树人、以技育人、以文化人”的人才培养理念,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、专业工作室等,开展“赛教融通、研训结合”高职建筑工匠人才培养与创新实践,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建筑人才。在此基础上,学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,依托“五色融合”党建联建、产业学院等平台协同推进人才培育,持续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(通讯员 彭鹏 刘鹏远)